美术考研建构框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泛读建立框架
掌握画家、作品和流派的大框架。例如,提到“苏黄米蔡”时,迅速联想到“北宋”、“书法”、“尚意”等标签;提到“青藤白阳”时,联想到“明代中期”、“花鸟画”、“水墨大写意”等标签。
细读熟悉细节
应对填空、选择和判断等题型,特别关注关键词如“最早”、“最有名”、“圣”等。例如,记住最大的青铜方鼎、最早的绢本绘画等小知识。
系统背诵
将一段话分成定义、内容、对后世影响等若干层次,实现高效记忆。
掌握图像,知识拓展
在中华珍宝网上查看画作的高清图,全面涉猎教材上提到的作品,特别是经典作品,注意细节,如笔法、皴法、布局、情节等,观察并记忆图像。
写作训练
大题写作可以在第二阶段同步进行,先背知识点框架,再背重点知识的概念,着重背练习中准备的例子,最后全文背诵重点题目。
使用思维导图
灵活使用思维导图,如对水墨山水、青绿山水、文人画发展等线索进行单独梳理,形成清晰的框架体系并进行背诵。
收集真题并分类
根据看书整理的框架,对真题进行分类,填充或删除原有知识框架,使知识框架聚焦考点。
练习与总结
先按照题型练习,后按照专题练习,全部练完一遍后,对难题和重点题目的写作逻辑进行深化,润色个人常用例子。
高效背诵技巧
可以参考艺研导航往期文章中的背书小tips,结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【艺术概论】背书方法。
结合课程与资料
使用知识框架图的方法梳理脉络和庞杂的知识内容,做到逻辑清晰,知识全面,要点突出。结合弘时课程,基础课程+课程资料+押题,提高学习效率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、全面且高效的美术考研知识框架,从而更好地应对考研中的各种题型和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