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数学的规律可以总结如下:
难易顺序变化无常
难题比例约为10%,但没有固定位置,因此难易度没有明显顺序。
数学一和数学三的难题通常分布在第18、19题,数学二的难题通常分布在20、21题。
重视基础,淡化技巧
70%的题目考察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,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。
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比解题套路和技巧更为重要,强调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。
计算量大,时间紧张
从2013年开始,考研数学的计算量一直较大,考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。
很多同学在考试中未能完成所有会做的题目,主要是由于计算失误。
注重本质,淡化特殊技巧
考察重点在于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掌握,而非特殊解题技巧。
例如,极限四则运算的使用条件必须在极限存在的前提下进行。
客观题得分率低
客观题(小题)的得分率较低,需要特别重视。
客观题的答题方法包括特殊值法、排除法等。
知识结构特点
高等数学:知识多,模块感清晰,通过常见公式和变形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
线性代数:知识结构为网状结构,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,可以通过基本概念串联整个学科。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:知识结构为倒树形结构,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。
科学性与公平性原则
试卷以基础性和生活类试题为主,避免过于专业和抽象的内容。
覆盖全面,控制难易度,保证及格率和平均分。
命题规律
数学一、数学三的试卷中,高等数学占56%,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占22%。
数学二的试卷中,高等数学占78%,线性代数占22%。
重要考点
极限的计算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考点,有9种方法。
通过以上总结,希望对考研学子有所帮助。建议在复习过程中,重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培养,同时注意总结和归纳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