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寒冬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:
报考人数的增长
2017年,全国考研报考人数首次超过200万人,达到201万。
2018年,考研报考人数大幅上升到238万人。
2019年,考研报考人数攀升到了285万。
2020年,预计考研报考人数将达到330万左右。
2021年,考研人数为377万人。
2022年,考研人数为457万人。
2023年,考研人数为438万人。
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,从2017年开始,考研报考人数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,2020年预计达到330万左右,考研竞争愈发激烈。
招生名额的变化
2022年,高校招生总人数为110.7万人,相比2021年减少了1万人。
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停招的情况。
招生名额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考研的难度。
考研难度和竞争
考研报名人数急剧增加,导致录取率逐年下降。例如,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,录取率不足21%。
名校推免率不断提高,留给统考生的名额越来越少,增加了考研的难度。
调剂难度也在增加,即使是一些相对好调剂的B区,也是人满为患。
社会经济因素
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,学历贬值,本科毕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,导致更多人选择考研提升学历。
部分考生因为工作后的不足或升职评职称的困难而选择考研。
考研的性价比不断下跌,使得一些考生开始重新考虑是否继续考研。
综合以上信息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考研寒冬的程度在2020年达到了一个高峰,报考人数预计达到330万左右,录取率不足21%。随后,虽然考研人数在2021年和2022年继续增长,但增速有所放缓。2023年,考研人数出现了9年来的首次下滑,减少了36万,这可能意味着考研的热度开始有所降低。然而,招生名额的减少和名校推免率的提高,使得考研的难度依然很高,竞争依然激烈。
建议:
对于考研学生来说,应更加关注招生名额的变化和推免政策,合理安排复习计划,提高复习效率。同时,也需要重新评估考研的性价比,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,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