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中国留学生的主要去向包括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。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、天文、地理、数学等知识,以增强国家实力,缩小与西方的差距。留学去向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需求和国际环境的影响。
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:
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,原因包括洋务运动的需要、列强侵略、甲午战争等。
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:
留学生开始转向日本,受明治维新影响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需要。
20世纪20年代:
留学生开始前往苏联和德国,以学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验。
改革开放后:
留学生主要前往美国、日本和西欧。
留美学生中,学习工科和法科的人数占比较高,而留欧学生中,工科、法科和理科是热门选择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专业优势,例如美国在工科和法科教育方面较为突出,而日本在医科教育方面较为重视。
这些留学生归国后,很多人留在了上海等大城市发展,并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