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在选择留学生时,有几个主要的标准和考虑因素:
年龄要求
清政府倾向于选择年纪较小的学生,通常在10至20岁之间,特别是12至14岁文理略通,15至20岁则要求中国文理通顺及粗通洋文、略解翻译。
李鸿章特别强调留学生长相要清秀,天资聪颖,并且建议在16岁以下,以便他们在国外学习15年后回国时仍年轻,能够为国家服务。
品行与出身
留学生必须身家清白、品貌端正,被认为禀赋厚实、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。
学习与语言能力
学生需要有一定的中文基础,并粗通洋文,略解翻译,这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适应留学生活并吸收西方知识。
经济考量
由于清朝财政状况,选择留学生时也会考虑到经济因素。前往日本留学相对便宜,因为当时的日本科教体制较新,学习成本较低。
政治与统治需要
清政府支持留学生前往日本留学,部分原因是为了从日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,同时保证自身的统治需要。
毕业后的安排
留学生回国后,清政府实行了“包分配”的政策,成绩优异的留学生会被授予官阶或军职。
这些标准反映了清朝对于留学生选拔的重视,以及他们试图通过留学来强化国家的科技和军事实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