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学生诈骗案件主要聚焦以下几类:
冒充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工作人员: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留学生的联系方式后,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或国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,以有重要文件需领取、被限制出入境等理由,骗取留学生的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码、银行账户、密码等,进而转走其账户内的钱财。此外,他们还会以留学生涉嫌“洗钱”“诈骗”等刑事犯罪为由,威胁留学生配合调查,否则可能会被遣返回国甚至被抓坐牢,以此为手段诱骗留学生向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转账汇款。
虚拟绑架类诈骗:
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、移民局、使领馆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,谎称留学生涉嫌严重犯罪,要求配合调查。随后,他们以安全审查为名,要求留学生转账并离开住处,制造被绑架的假象。在此期间,诈骗分子会冒用留学生的微信或手机联系家长,谎称孩子被绑架,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佐证,利用这些信息诱使家长误信并支付巨额赎金。
冒充客服或中介类诈骗:
诈骗分子利用留学生在购票、求职、证件办理等方面的需求,假冒中介或官方机构,要求先支付费用。然后以各种支付问题、转款备注不能识别等为由,多次索要款项,诱使留学生向指定账户转账。此外,诈骗者还会冒充电商、物流客服,声称商品问题需填写个人敏感信息,盗刷受害人账户,或以账号冻结为借口,引诱受害人支付保证金,骗取资金。
利用社交网站信息欺诈:
犯罪者通过社交网站发布带有附件的链接,一旦受害人在公司内点开链接,就会启动一个程序,扫描公司电话号码、找到总裁的个人信息等,然后向公司财务人员发电邮,称欠某公司的钱,要求支付巨额款项。
恋爱诈骗:
犯罪组织会在社交媒体网站、约会网站上寻找目标,通过花言巧语哄骗受害者,然后在即将见面的关键时刻以各种理由取消见面,并借钱,之后将受害者拉黑。
移民诈骗:
骗子伪装成政府机构,称受害者欠钱,如果不立即支付就会被递解出境,要求通过Western Union汇款。
税务诈骗:
骗子拨打电话,称自己是税务局工作人员,告知受害者欠了相关税费,如果不还就会被逮捕。
虚假绑架:
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冒充公检法机关、移民局、使领馆工作人员,虚构留学生涉嫌违法犯罪事实,哄骗、威胁留学生与家人切断联系,并录制遭“殴打”“绑架”的求助音视频等,向留学生家长索要巨额赎金。
这些诈骗手段不仅给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。因此,留学生和家长们应提高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,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。同时,及时报警和向使领馆求助也是非常重要的。